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科協主席 王永明
(2016年2月18日)
各位委員,同志們:
受自治區科協第八屆常委會委托,現在我向大會報告工作,請審議。
2015年主要工作回顧
2015年,在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自治區科協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八屆七次、八次、十次全委(擴大)會議部署,牢牢把握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認真履行“三服務一加強”工作職能,扎實落實中央、自治區群團工作會議和全國科協系統對口援疆工作會議精神,突出科協組織政治屬性,發揮科協大團體優勢,整合資源、突出重點,開拓奮進、真抓實干,全面推動科協事業創新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
一、突出科協政治屬性,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重大決策部署
1.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群團工作會議精神,推動全國科協系統對口援疆工作取得實質進展。圍繞增強群團組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堅決克服“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傾向,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自治區黨委對群團組織的總要求上來,堅持從服務各族科技工作者這一根本職責出發,提早思考和謀劃科協系統改革工作。圍繞全國科協系統援疆工作“五大重點任務、17個重點項目”主動推進工作,爭取中國科協一次性配發48輛科普大篷車,我區科普大篷車總數達110輛,在全國率先實現地州市、縣市區科普大篷車全覆蓋。全年落實援疆工作經費和項目經費1800萬元。各地州市科協與對口援建省市科協主動對接落實了一批項目。和田地區、昌吉州科協分別與北京、天津、安徽、福建科協簽訂對口援建協議,和田地區科協在北京市援助下建成800余平米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中心;塔城地區爭取遼寧省科協投入100萬元援建科技探究工作室,支持塔城科技館建設;克州科協對接江蘇省科協簽訂援建協議,并聯合舉辦“克州科協大講堂”活動;伊犁州科協與江蘇省科協簽訂對口支援協議,確定江蘇省科協每年為伊犁州及兵團四師培訓科技管理人員。
2.以服務基層為重點,圓滿完成重點民生工程任務。實施全國、自治區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全區99個集體和個人獲得國家獎補資金1300萬元,104個集體和個人獲得自治區獎補資金575萬元。深入開展第26屆 “科技之冬”活動,全區共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3.5萬期,培訓各族農牧民370萬人次。開展“百會萬人下基層”科技服務活動,組織86個自治區學會開展科普宣傳、咨詢服務和培訓活動173次,受益群眾近7萬人。舉辦“新疆科學大講堂”活動,在機關、學校、企業舉辦講座94場,參與人數達4.2萬人次。結合自治區“三下鄉”服務示范活動,開展科普大篷車三級聯動,惠及基層群眾5萬多人次。編譯維吾爾、漢、哈薩克三種語言《科普大篷車》電視欄目208期、52個小時,“每周科普園地”教學課件122小時,《科普進萬家》廣播節目10小時。向全區“訪惠聚”工作組免費贈送維吾爾、漢、哈薩克三種文字科普雜志、科普圖書和實用技術手冊4萬冊,雙語科普掛圖400幅、160萬張。和田地區、喀什地區、阿勒泰地區科協把“科技之冬”活動貫穿到全年,加大科技培訓力度,豐富科技培訓形式,成效顯著;新疆藥學會組織醫療專家深入南疆農村開展義診活動,并免費贈送價值11.7萬元的藥品;新疆科技期刊編輯學會聯合新疆植物保護學會等8家學會開展“科技服務民生、送溫暖文化惠民”科技行活動。
3.求真務實推進“訪惠聚”工作。各級科協組織認真落實自治區“訪惠聚”工作部署,選派精干力量、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借力發力,扎實開展各項工作。自治區科協選派17名干部赴民豐縣安迪爾鄉兩個村開展住村工作,全面落實“四項任務”。一是落實國家和自治區科普惠農項目,建設紅棗、甜瓜高標準科普示范基地和尼雅黑雞養殖基地,推廣蔬菜大棚、林下養殖等項目,幫助和引導群眾提高科技致富能力。二是落實科普助力項目,建設村民文化活動室、文化小廣場、戶外LED科普宣傳屏,豐富村民業余文化生活。開展“科技點燃夢想”主題“小學生科技尋夢之旅”科普活動,通過小手拉大手傳遞科學精神。三是落實環境治理項目,加強村級道路、路燈及垃圾收集處置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容村貌。倡導“安居促樂業”,帶動村民安居房和生產項目建設。四是推進住村黨支部“星級化”創建活動,組織住地鄉村干部集體赴烏魯木齊、昌吉進行專題培訓。推動基層組織規范化管理,摘掉亞格其艾格勒村黨支部“軟弱渙散”的帽子。據統計,2015年自治區科協在安迪爾鄉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和爭取專項資金590萬元。
4.科學普及融入“去極端化”主渠道。按照自治區黨委“正信擠壓、文化對沖、法治約束、科學普及”四管齊下“去極端化”工作要求,迅速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分工,動員各級科協組織投入到科學普及抵御極端思想工作中來,集全力發揮科學普及“潤物細無聲”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幫助各族群眾增強辨別科學與偽科學、反科學、封建迷信的能力,弘揚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質。目前已成立自治區科協“加強科學普及抵御宗教極端思想”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分工方案,舉辦專題培訓班,并向自治區黨委提交《關于加強科學普及抵御宗教極端思想的意見》。烏魯木齊市科協積極發揮“雙語”科普專家團作用,深入社區、學校、農村開展“去極端化”宣傳教育活動;博州科協結合“訪惠聚”工作,通過相聲、小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科學普及“去極端化”宣傳。
二、穩步實施《科學素質綱要》,全面提高各族群眾科學素質
1.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實現新突破。認真履行自治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召開領導小組2015年度工作會議,對全區“十二五”貫徹實施《科學素質綱要》情況開展自查并接受國家督查。據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6.2%,新疆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3.97%,比2010年的1.2%提高2.31倍,超額完成自治區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協簽署的《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共建協議》中2.28%的目標任務。阿克蘇地區科協以抓農牧民科學素質培訓為重點做好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高質量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石河子市健全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獎勵制度,制定《師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年度工作考核評估辦法(暫行)》。
2.科普信息化建設進入全國先進行列。一是實施“科普新疆”視窗工程,全年建成LED科普宣傳屏近1000平米。改版新疆科協官方網站,“新疆科技在線”上線運行。完善新疆科協官方微博、微信平臺,上傳科普視頻資源724個。在科普中國網站開設維吾爾文科普專區。為科普大篷車增配移動宣傳屏。啟動新疆科學傳播中心建設。烏魯木齊市科協在《紅山網》《新疆網》開辟科普專版??酥菘茀f先后在1個縣、8個村、3個社區建成科普宣傳屏150平米;吐魯番市科協建成140平米科普大屏。二是加強科普信息化項目和產品研發,建成科普演播室,創辦科普視頻欄目《新聞周報》、“科學面對面”網絡圖文直播節目,開發“科普新疆”公益行微視頻200多個,實現科普掛圖工程電子化。漢文《科普進行時》、維吾爾文《科學與生活》《知識—力量》雜志實現在線閱覽。三是打造電視科普新平臺,聯合中國電信新疆分公司向全疆120萬ITV網絡電視用戶推出“科普新疆”公益頻道,包括科技資訊、科學文藝、農牧科技等12個欄目,引導各族群眾文明健康生活。2015年全國科普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新疆科協作為全國科協系統兩個典型之一,向中央領導作科普信息化專題匯報,得到充分肯定。
3.科學文藝開辟新路徑,“鄉村情·科技夢”弘揚正能量。一是聯合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等四部門舉辦首屆新疆科普微電影、動漫和舞臺劇大賽,“全國科普微電影大賽”中新疆有9部作品獲獎,名列全國各省區市科協第一。2015年第二屆大賽共征集科普文藝作品221部,涌現出許多富有民族風情、地域特點的好作品。二是開辦“科學詩苑”欄目,通過廣播、微信等途徑展示科學詩歌經典之作,已制作、推送科學詩歌MV100多期。三是以“鄉村情·科技夢”為主題,組織創作10部宣傳基層優秀科技工作者扎根農村、獻身科技事業的科普微電影,在2015年“全國科普日”新疆主場播出后正式出版發行。四是召開全國科普知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專業理論研討會,對科學文藝進行理論研究和探索。
4.扎實開展主題科普活動。舉辦“崇尚科學、創新創業、抵御極端”主題全國科普日新疆系列科普活動啟動儀式暨“新疆科普之夜”活動。開展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新疆站)活動,實現在西北地區首次展出。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簽訂《科普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協議》,促進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和田地區開展“科學在我身邊”流動科技館巡展活動,著力解決科普宣傳教育最后一公里問題。在皮山縣地震后,和田地區科協深入災區開展抗震減災科普宣傳活動,發放科普掛圖、圖書2.3萬冊;新疆天文學會舉辦的“第二屆新疆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動物學會舉辦的“呵護自然、保護野生動植物、共建美好家園”趣味知識競賽等,受到各族青少年歡迎。